栏目导航
留坝:创新“八美”理念 绘就乡村新画卷
“这里的乡村很美,来了就不想走。”近日,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先生说,“我已经是第三次来留坝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秦岭南麓的青山绿水间,留坝县正以独特的“八美”理念,谱写着一曲和美乡村的时代乐章。近年来,该县创新提出以“山水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产业美、庭院美、田园美、整村美”为核心的乡村建设体系,将美学思维深度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既有“烟火气”更有“诗画意”。
“以前觉得院子能住就行,现在收拾得这么美,亲戚来了都羡慕!”玉皇庙镇两河口村村民王大妈的庭院里,百年老树下摆放着竹制桌椅,墙角的月季爬满篱笆,院角的小菜园瓜果飘香。
走进留坝县的乡村,处处可见美学的巧思。这里的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环境整改治理,而是将美学理念贯穿始终的价值重塑。在规划之初,留坝县就确立了“四不原则”: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拆一座房、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保留乡村的原始肌理。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外在美,更是内涵美。”留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方毅君介绍,“八美”理念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山水美和环境美是底色,人文美和生活美是灵魂,产业美和庭院美是支撑,田园美和整村美是目标。
在褒河支流西沟河畔,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两岸芦苇随风摇曳,白鹭翩跹其间。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源于留坝县独创的“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模式。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硬化河道做法,采用卵石护岸,种植本土水生植物。”马道镇党委书记邵乃琦指着蜿蜒的河道说,“这样既保持了河道的自然形态,又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治理后的西沟河水质从IV类提升至II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质指示物种——尖头大吻鱥。
这样的生态美学实践已在全县推广。同时,通过“四季轮作”的景观农业模式,让农田变身“大地艺术”。江口镇梭椤村金灿灿的向日葵花海、“我有一点田”田园艺术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在留坝县味道秦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们正在包装最新设计的西洋参茶、香菇脆片。企业负责人王运全介绍:“通过深加工和文创设计,产品溢价率提升了3倍。”配套开发的旅游线万人次,带动当地文创、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达1.2亿元。
民宿经济同样蒸蒸日上。紫柏街道小留坝村改造楼房沟村民闲置土坯房,统一发展民宿,保留了完整的村落空间与环境风貌,与周围的山野环境相融合,旺季时一房难求,楼房沟民宿被评为“全国甲级民宿”。全县已发展民宿181家,今年“五一”假期订房率达100%。
武关驿镇河口村把原有的村史馆挪到了室外,废旧走廊焕然一新,成为无围墙的村史展示区,木背篓、斗笠蓑衣、犁头等老物件静静诉说着乡村故事,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
除了静态展示,村里还定期举办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如藤编、草鞋编织等,让游客亲手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同时,结合当地社火表演等非遗项目,打造沉浸式乡村文化体验,使“乡愁”不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场景。
留坝县文旅局党组书记范澄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民间传统文化真正扎根乡土,代代相传。”如今,这座“没有围墙的村史馆”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留坝县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打造差异化特色村落:火烧店镇中西沟村打造“秦岭原乡・四季烟火”乡村市集、玉皇庙镇打造秦岭最美廊道,这种“一村一特色”的规划理念,形成“连点成线、串线成面”的全域美学格局,“整村美”成为县域发展的新名片。
“八美”建设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该县将继续深化实践,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留坝样板”。
如今,行走在留坝的乡村,既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又能记得住乡愁,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1、本系统适用对象:市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各县区政府,所有投稿用户需各单位授权后作为本单位唯一指定的投稿工作人员进行投稿,原则上不接受个人名义投稿。
2、用户首次投稿时,需先点击市政府网站首页右上角“注册”按钮,点击“忽略警告,继续访问”,进入用户注册页面,认真填写个人隐私信息,确定信息无误,点击“提交”按钮,同时,投稿用户需将注册完成的个人隐私信息,以表格形式(盖章)纸质版或加盖公章的PDF版向市大数据服务中心报备,经投稿系统管理员确认审核无误后,方可开通投稿账号。账号开通后,用户可访问投稿页面,点击右上角“登录”按钮,即可进行投稿。
3、所有投稿信息需经本单位领导审签通过,并承诺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所报稿件内容真实、文字准确,并对所投稿件承担一切责任。
- 上一个: 遇见小古城丨大樟树下“议”出农文旅融合新范式
- 下一个: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